在描述后添加–ar 9:16(ar后边有一个空格)
这是手机竖屏的长宽比
同理可以替换的有–ar 16:9(电脑的) –ar 1920:1080 –ar 2:3等根据需要来生成即可。
二、设置云端计算的时长(时长越大越消耗你的剩余次数,但是根据你描述生成的时长越长,生成的有可能就越准确,人工智能理解的也就更好)
在描述后添加–q 2(这是默认的双倍云端计算时长,不加这个后缀默认为1,可以用的值为0.5,1,2,3,4,5)也可以是–quality 2(0.5,1,2,3,4,5)一定要是0.5的倍数。
三、设置风格化的强度(越小生成的越中规中矩,越大生成的越不受控制)
在描述后添加–s 5000(这是默认的两倍风格化值,不加这个后缀默认为2500,可以用的值为1250,2500,7500,12500,25000,60000,90000,…..)但不建议太高,太高的化效果越奇怪,但是可以适当的加一点,最好不要超过12500,一定要是1250的倍数。
四、设置逻辑性的混乱程度(值越大,生成的越不按你描述生成)
在描述后添加–chaos 0.5(这是值为0.5的逻辑混乱值进行生成,默认是没有加的,需要后加才有效果)值可以是0.5,1,2~10)一定得是0.5的倍数。
五、测试性的后缀
在描述后添加–testp或者–creative,比较适合场景,肖像,动物等,出来的效果更加写实,逻辑性更强,颜色也不会乱加,但是每次生成出来的就只有两张图提供选择,且跟后缀–q x的后缀相冲突,只能加其中一种进行生成。
六、比较使用的后缀
在描述后添加–no blur可以消除模糊,可以让画面更加清晰,举一反三,在描述后添加–no person可以在画面中不生成人,你也可以试试不生成别的也是可以的。
以上就是后缀本人总结比较实用的midjourney后缀的使用技巧啦,觉得有用的可以点个赞收藏一下哦~
请先
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