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,各种AI产品应用、人形机器人惊艳亮相
人工智能热潮澎湃,赋能产业点亮未来
27日,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。走进中关村论坛年会会场,首先映入眼帘的,是拥有酷似真人面容和机械之躯的人形机器人,它们一边微笑着向观众打招呼,一边带来语言导览介绍……这般科幻片中的未来场景,如今已然照入现实。
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以“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”为主题,将深入探讨前沿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,共议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。作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,人工智能无疑是本届论坛年会热度最高的议题,会场上各种AI产品应用、人形机器人随处可见,人工智能闪耀的科技之光正在点亮未来。
多场景应用落地开花
灵活接球,精准发力,踢入球门……在中关村展示中心,一个“脚下功夫”了得的机器人吸引了不少参会者的注意。这款由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T1机器人不仅会踢球,开幕式上,8台T1机器人还联袂完成了俯卧撑、起身编队表演,并配合动态灯光秀跳起舞步。
在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上,人形机器人成了行走的科技成果“名片”,展现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,也显示出人形机器人逐步进入量产和多场景落地应用的进程。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宋安琪介绍,T1机器人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并完成全球数百台交付,在各类应用场景中积累了丰富经验。
展示中心内,一个高达1.79米的机器人格外引人瞩目。这款由北京中科慧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带来的机器人灵宝CASBOT,可将纯仿真环境里训练的具身操作模型,迁移到真机上执行具身操作任务,并在真机上实现超高成功率。“我们在工业制造、商业服务、应急救援等场景积累了众多合作伙伴,目前,已开启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交付,并计划今年实现小规模量产。”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张淼介绍。
除了人形机器人带来的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,基于人工智能发展,一些实实在在的改变在生活中已然发生。3月21日,由唯迈医疗自主研发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控制系统正式获批上市,年会现场,企业展示了这套“眼手脑”协同解决方案如何为患者健康护航。
唯迈医疗有关负责人田威介绍,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,AI影像平台不仅支持丰富的高级图像后处理功能,还能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,实现血管内的“自动驾驶”,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与效率。
声纹识别和语音拟合实现原声翻译,文生视频生成成果片、暖场片,裸眼3D、AIGC技术营造奇幻的沉浸空间……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上,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产品及应用,勾勒出智慧未来的新面貌。
产业底座平台加速构建
通用平台能够显著提升人工智能系统的灵活性和适用性,推动人工智能快速“进化”、广泛应用。当下,通用具身智能平台等不断搭建,为人工智能发展带来更强大的助力。
3月12日,北京人形机器人正式发布全球首个“一脑多能”“一脑多机”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“慧思开物”。
年会现场,从“慧思开物”平台走出的人形机器人“天工”,展现出强大的具身运控能力,它可以应对多种复杂地形,实时调整动作与步态。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工作人员梁晗表示,“慧思开物”作为通用具身智能平台,具备处理多场景复杂任务的泛化能力,首次实现了单个软件系统在机械臂、轮式机器人、人形机器人等多构型本体上的兼容,为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底座。
算力是支撑人工智能算法运行和数据处理的基础。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,市场对算力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。
近期,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正式完成验收,为北京AI产业发展筑牢城市级AI底座。该中心由北电数智整体设计规划与建设运营。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论坛期间,北电数智打造的“一个AI底座+两大产业平台”创新模式取得的多项产业化成果集中亮相。
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技术官谢东介绍,面向传统产业,企业以垂类大模型构建生产力引擎,重塑产业效能,推动“可信AI赋能千行百业”;针对新兴产业,通过降低AI原生业务的开发门槛,加速智能机器人、低空监管系统、自动驾驶算法等创新技术的场景验证与产业化落地,助力AI原生业务加速提效。
“通过传统产业升级平台与新兴产业加速平台双擎驱动,‘产业AI化’变革和‘AI产业化’创新正在加速推进。”谢东说。
行业共话AI发展新机遇
当前,人工智能正加速重构全球产业格局,成为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。中国企业在算力基础设施、大模型行业应用场景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,站上了本轮AI创新浪潮的潮头。
在张淼看来,当前,企业之所以能不断取得进步和突破,与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,支持政策不断出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。“此外,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。通过产学研合作,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,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生态。”张淼说。
“2025年是人工智能技术加速突破、行业纵深应用的关键一年。”在今天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“人工智能主题日”新闻发布会上,北京市科委、中关村管委会信息科技处有关负责人表示,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将紧抓技术发展潮,围绕大模型前沿技术、多模态可控视频生成、具身智能与机器人、AI for Science、量子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、区块链与隐私计算在人工智能领域应用、6G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等方向,充分讨论人工智能前沿创新趋势,深入剖析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机遇。
“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还在积极生长的阶段,各家企业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,未来也将应用于更加广泛的场景。”梁晗期待着,未来,不仅是人形机器人,整个人工智能产业都将持续进化,落地千行百业,进入千家万户。(记者 时斓娜 姜雨晴)
来源:工人日报
请先
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