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投资,2025年有哪些热点?专家: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

导读:【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迅典】3月31日下午,以“AI引领产业投资新风向”为主题的“AI未来论坛:创新投资全球化”在北京举办。最新数据显示,目前中国人工智能(AI)核心产业规模已达近6000亿元,并且仍在快速增长。AI投资涵盖生成式AI、AI智能体、专有AI模型、算力基础设施等不同领域,其中,生成式AI在文本生成、图像生成、视频生成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,而AI智能体的商业化条 ……

【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迅典】3月31日下午,以“AI引领产业投资新风向”为主题的“AI未来论坛:创新投资全球化”在北京举办。最新数据显示,目前中国人工智能(AI)核心产业规模已达近6000亿元,并且仍在快速增长。AI投资涵盖生成式AI、AI智能体、专有AI模型、算力基础设施等不同领域,其中,生成式AI在文本生成、图像生成、视频生成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,而AI智能体的商业化条件也逐渐成熟,成为2025年的投资热点之一。

中美欧AI投资有差异

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、讲席教授张晓燕在接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当前,全球AI投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:一是AI基础设施,这是支撑AI发展的基石,包括算力芯片、高性能计算、数据中心、云计算、量子计算等;二是AI+赋能应用,越来越多行业开始借助AI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,例如,在金融、制造、航空航天、能源等领域。

本次论坛上,金融服务科技企业投中信息首次发布“投中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”(以下简称《榜单》),其中TOP10城区分别为北京市海淀区、上海市浦东新区、深圳市南山区、深圳市宝安区、苏州工业园区、北京市朝阳区、北京经开区、广州市天河区、杭州高新区(滨江)、深圳市龙岗区。《榜单》数据显示,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的上榜城区占比高达77%。融资热点行业中,电子信息、医疗健康和先进制造三大领域脱颖而出,2024年前述领域新增融资事件数量占据整体比重的72.58%。

虽然目前全球AI领域投资急速上升,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仍有空缺,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在论坛上表示,对于AI投资,原则是深入研究,预判趋势,快半步投资,早一步风险太大,晚一步只能锦上添花。

在谈到中、美、欧在AI投资领域发展的不同时,耀途资本创始合伙人白宗义对《环球时报》记者表示:“目前在美国一级市场,对AI产业链尤其是以AI智能体为代表的AI应用侧的投资占绝对主导地位,而中国市场不同于美国,AI产业生态投资中硬件和软件相对比较平衡,硬件领域的投资相对更符合中国资本市场鼓励的方向,包括以算力生态为代表的进口替代硬件底座、自动驾驶,以及具身智能为代表的各类AI硬件和行业应用等。”

欧中企业联合会会长、瑞士中小企业经济学家恩里克施耐德在接受《环球时报》记者采访时也表示,欧洲强调人工智能责任制,制定了严格的法规(如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和《人工智能法案》),这种方法有助于建立信任,但可能会减缓创新速度;美国专注于商业化和风险投资,创新速度迅猛,但监管较少;中国则优先发展以国家为主导的人工智能,大力投资于用于智慧城市和制造业的人工智能。

“AI创业者最大的机会在于‘术业有专攻’”

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,初创企业如何吸引投资?AI创业者如何找到独特的切入点?张晓燕认为,AI创业者的最大机会在于“术业有专攻”,在垂直领域深耕,做更专业、更灵活的解决方案。

她补充道,当前,大型科技公司主要聚焦于通用AI平台和广泛的市场需求,而一些传统行业,如农业、建筑、物流、教育等,虽然面临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的巨大需求,但并未被充分挖掘。相比之下,小型创业团队能够在某一细分领域做到极致,提供更敏捷、更贴近用户需求的定制化解决方案。AI技术本质上是工具,而其价值在于如何结合具体场景进行创新应用。因此,创业者应专注于特定行业,深度理解业务痛点,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,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优势。

机遇和挑战并存

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上,围绕“四个面向”发布19项科技成果,其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成果有4项,面向经济主战场、国家重大需求、人民生命健康每个分类各有5项。这些成果的发布,为AI投资指明新方向,也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机遇和选择。白宗义对记者说:“投资者和创业者需要理性看待AI投资出现的泡沫化现象,行业高速发展中出现的一定的泡沫化非常正常,对创业公司来说,需要在特定的应用场景,通过差异化的数据优势、算法以及高效交付形成较高的护城河,同时拥有全球化的出海能力。”

虽然AI未来有更多的机遇和选择,但挑战也同时存在,施耐德表示,首先,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必须应对围绕数据隐私、可解释性和偏见缓解的严格规则(尤其是在欧洲);其次,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成本高昂,使得初创公司难以与科技巨头竞争;第三,对人工智能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需求很高,但熟练的专业人士稀缺且成本高昂;最后,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涌现,脱颖而出并获得资金支持变得越来越困难。

常见问题
0
分享海报

评论0

请先

社交账号快速登录

微信扫一扫关注
如已关注,请回复“登录”二字获取验证码